讀《中國文脈》心得
談到文化,勢必是一個極為博大深遠的話題。它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根源,是我們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作為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國家,歷經(jīng)千余載歲月的滌蕩,我們獲得了不計其數(shù)的文化瑰寶。面對如此之繁華盛景,一個中國人,若是對自己的文化淵源一無所知,甚至鄙薄,顯然是極端可怕的。這不禁讓我們意識到,品鑒和把握先祖賦予我們的財富,并將其不斷延續(xù),推向高峰,是每一個炎黃子孫不可推卸的責任和義務。 古往今來,文化洪流奔涌不息,其之大,浩浩蕩蕩,其之深,難尋其底,其之絢麗多姿,琳瑯滿目。正如我上文所說,把握和品鑒其精髓是關鍵所在。而文學的發(fā)展變遷正是華夏文化延續(xù)變化的一條清晰而又重要的主線,它的活力充分展現(xiàn)了我國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璀璨的精華。因此,抓住這條主線,有助于我們更準確,更深刻地領悟文化的神韻精髓。
于是,我仔細研讀了余秋雨先生的《中國文脈》。
然而我驚喜的發(fā)現(xiàn),這本書從一開始就深深地吸引了我。作者開篇第一句即指出“中國文脈,是指中國文學幾千年發(fā)展中最高等級的生命潛流劉和審美潛流!边@正與我的想法不謀而合,指明了我所追尋的方向,將文學的主線升華為了文脈,這正是其根源所在。
點明主題之后,《中國文脈》以中國文字起源為原點,從《詩經(jīng)》講起,到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及楚辭,再到秦漢時期的統(tǒng)一與書同文對文學的影響,漢賦及《史記》,魏晉時期的三曹及“竹林七賢”等文人雅士的詩作文采,再到唐宋詩詞,元曲及明清小說,一氣呵成,展現(xiàn)出一條清晰的脈絡,既是文學的發(fā)展,亦是歷史的變遷,生動地為我解讀了中國文化的演化過程。
縱觀全書,開始的兩個篇目,《中國文脈》和《筆墨歷史》是總體綱領,它們酣暢淋漓地揭示了三千年中國文學的精神主脈,以及作為文脈載體的中國書法史,之后是對每個時代文脈分別以個體進行精細論述,使全書更加豐滿充實。
作者站在研究者個人的角度,展現(xiàn)的是研究者個人的史觀和研究心得,并不過分強調(diào)說教,雖有爭議,但對于像我這樣非專業(yè)平民,能夠站在研究者的肩膀上,努力借助研究者的眼睛,鳥瞰浩瀚的中國文脈,“竊取”某些研究者的點滴 1
研究成果已經(jīng)獲益匪淺。
大浪淘沙,歷史沉浮,那一條貫穿中國文化的文脈正逢抉擇的關鍵。我們面對著繼承與發(fā)揚的機遇與挑戰(zhàn),余先生的作品點明了社會的現(xiàn)狀與背景的潮流。經(jīng)典不可復制,此話擲地有聲,既承認了人類一切文化壯舉由盛而衰的必然規(guī)律,同時也提出,應當敬畏經(jīng)典,保護經(jīng)典,如此,才能重整重組,在大力改革中創(chuàng)造與推進新的中國文脈。
《中國文脈》讀后感
《中國文脈》整書對中國浩瀚的歷史中的文化按時間順序做了一次梳理,讀完這近40萬字的巨作,花了不少時間,但其中的大部分時間是用來細讀了前面的兩篇“中國文脈”和“筆墨歷史”。
如果說坐上火箭就能看清地球的全貌,那么前兩篇文章就像火箭一樣,把人帶入了高空,讓中國的整個文學脈絡一覽無遺。個人比較喜歡從大局上去看待一個文學時代,這樣會比較客觀,等細致到個人時,也許就會帶上一些主觀色彩了。
古代的文學其實從小就接觸到了,“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鄙蠈W以后漸漸的接觸到了更多“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但以前并不明白,李白的詩到底美在哪!对娊(jīng)》在中國文學路上占著多重要的地位!吨袊拿}》一書中就很好了為我們闡述了其中的緣由。
有人評論說《中國文脈》是“最好看的中國文學簡史”,當然我也是同意的,但必須解釋一番,"好看"可以看做是“好看懂”,整書的時間線索十分清晰,文學的發(fā)展從遠至近,一步一個腳印。分類也是相當?shù)那宄?/p>
為什么沒有用很多時間去細讀后面的一些文章,就像我之前所說的,很多都帶上了作者的一些個人喜好,當然,作為一種的文化的梳理,這也是自然。相對的這也能體現(xiàn)出作者的獨到見解。會讓人有不同的感悟。當讀到作者和我是一樣想法的時候,就會開心的笑笑,想法不同的時候,會失落,會思考一番。
書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對曹操的評價。作者不僅肯定了的曹操的文學造詣,更是對他的筆墨贊美了一番。曹操在人的刻板映象中就是“壞”"奸詐",這也只能歸功于《三國演義》。曹操做為建安文學的核心人物,其詩文都有開創(chuàng)一代風氣之功勞。其以樂府古題寫時事,不僅開創(chuàng)了樂府詩歌創(chuàng)作的新風,而且為后世詩歌的進一步發(fā)展提供了重要的經(jīng)驗和啟示。他活在五言騰踴的時代,又使四言詩重放光彩,對嵇康、陶淵明、韓愈等人的四言詩創(chuàng)作產(chǎn)生了積極的影響。如果有人說孔明的文學造詣高于曹操,我也只能“呵呵”一笑。
歷史淘盡了無數(shù)的英雄,文學何嘗不是呢,“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文學又何嘗不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