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工作總結
離開學校工作已有一個月時間,在公司領導的關心支持下,我取得了不小的進步,
建筑個人工作總結
。在工作過程中,專業(yè)技術知識得到加強,知識面得以拓寬,并且很好地完成了從學校到社會角色的轉變,F將有關2013年的工作情況作如下個人工作總結: 一、2013年的工作情況。
為了更快更好的融入公司,在公司的組織下,參加了2013屆新員工崗前培訓。深入學習了公司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了解公司的發(fā)展歷程及企業(yè)文化。按照公司領導的安排,我進入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希爾頓逸林項目部見習。在孫經理的帶領下學習了QC。通過這次學習,讓我對工程技術的工作有了進一步的了解,提高對團隊重要性的認識,同時使我的對建筑規(guī)范的熟練水平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為了鞏固專業(yè)知識,學習了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相關書籍、office辦公軟件的操作技巧。練習AutoCAD軟件繪圖以及office軟件操作技巧,以達到熟能生巧,學以致用的目的。
二、工作中的一些體會
1、遵守各項規(guī)章制度、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合理安排時間
愛崗敬業(yè)的職業(yè)道德素質是每一項工作順利開展并最終取得成功的保障。遵守公司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兢兢業(yè)業(yè)做好本職工作是我自己的工作原則,用滿腔熱情積極、認真地完成每一項任務,并履行崗位職責。工作中應該合理的安排利用時間,不能浪費一分一秒,也不能只知埋頭苦干,應當勞逸結合。不積硅步難以至千里,因此要不斷的學習積累,才能進步。
2、積極配合領導、團結同事、相互學習
尊重領導、服從命令、積極配合工作。平日里多關心同事、團結一體、互相學習。工作中我們都是彼此的老師,往往從別人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有好的也有壞的,在面對問題的時候,我們又成為了彼此的后盾,相互并肩扶攜著。從我個人而言,在工作的過程中我受益非淺,從做事到做人。從看問題到解決問題上都給了我新的機會和經驗。
3、心態(tài)端正、舉止大方
工作是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消極還是積極面對,帶給人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精彩的人生往往又來源于有意義的工作中,所以我不會讓自己因工作的煩惱、困難和壓力,困擾自己,使自己工作情緒化、生活情緒化。遇到困難我會用平常的心態(tài)實際看待問題,告訴自己凡事要先做人后做事。
三、工作中學到的技術知識
1、放線
放線。包括墻線、平臺線、基礎放線等。砌體放線對速度的要求很高,要看懂圖紙記住尺寸,心要細,手腳要快,一鼓作氣放完,注意誤差,彈墨線要準。放
2、拉結筋
根據《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13.3.3 砌體墻應采取措施減少對主體結構的不利影響,并應設置拉結筋、水平系梁、圈梁、構造柱等與主體結構可靠拉結:1多層砌體結構中,后砌的非承重隔墻應沿墻高每隔500mm 配置2φ6拉結鋼筋與承重墻或柱拉結在一起,每邊伸入墻內不應少于500mm ;抗震規(guī)范規(guī)定 坑震等級達到8到9度時,長度大于5m 的后砌隔墻,墻頂應與樓板或梁拉結。
2鋼筋混凝土結構中的砌體填充墻,宜與柱脫開或采用柔性連接,并應符合下列要求:(1)填充墻在平面和豎向的布置,宜均勻對稱,宜避免形成薄弱層或短柱;(2)砌體的砂漿強度等級不應低于M5,墻頂應與框架梁密切結合;(3)填充墻應沿框架柱全高每隔
工程
《建筑個人工作總結》(http://m.clearvueentertainment.com)。豎向厚度 在工作中學習的知識還有還很多例如地下室回填、放結構線、砌體質量的檢查、后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的施工等等。在此不在一一列舉,以后的工作中,我會繼續(xù)努力,多向領導和同事請教,以便及時發(fā)現并糾正自身的缺點與不足之處。
四、未來規(guī)劃
在大環(huán)境不能改變的情況下,改變心態(tài),做好規(guī)劃就顯得特別重要。
學習階段:主要發(fā)展宏觀控制能力
要學習不僅僅是自己目前的工作,在建筑行業(yè)很多的工序是連貫在一起的,因此我們滿足現狀,只就像我們項目部的孫總經常說的,“技術員不是只要學會放線就可以了,難道要放一輩子的線嗎?”因此要在學會當前工作的前提下,利用公司提供的優(yōu)越條件學習更多的知識,努力提上自己的知識,提示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的意識,發(fā)展宏觀控制能力,只有這樣才不會被急流的社會所淘汰。
攀升階段:培養(yǎng)持續(xù)學習的習
據我所知,進入行業(yè)后4年至10年都可以算是攀升階段。在此階段,建筑師大多開始頻繁地實施各個項目,工作越來越忙,往往有一種被掏空的感覺。在這個階段,培養(yǎng)一種持續(xù)學習的習慣,持續(xù)有效地吸收和學習有用的市場信息對建筑師的發(fā)展非常重要。因此我要在公司提供優(yōu)良學習環(huán)境下,抓住機會努力學習建筑專業(yè)知識,積累自己的底蘊,而后在敦實的上,建造自己的高樓大廈。
陳慶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