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學生地理空間思維觀念的發(fā)展途徑
一、地理空間思維觀念的內涵 地理學是研究地理環(huán)境以及人類活動相互關系的科學,它與人類生存空間有著密切的聯系。正確認識人地之間、地理各要素之間的空間關系是人類進行各項認知行為和實踐活動的基礎。地理空間思維觀念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空間思維觀念是在地理空間知識學習和空間能力培養(yǎng)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有效的思維系統(tǒng),通過對地理現象的分布及空間關系的認知,能夠建構學生地理空間意識,有助于學生透徹認識人地空間關系和形成正確的生存觀,更好地進行地理學習。 地理學科的性質決定了其思維方式的空間特色,各種地理思維活動如記憶、想象、概括、推理等無一不借助各種形式的空間展開。研究地理空間思維的規(guī)律和特點,強調地理空間思維意識和空間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對地理學科素質教育有指導作用,也對地理教學模式的完善有重大意義。 二、中學地理空間思維建構的特點 1.空間形象性 地理現象如果超出了人類視野所及的程度范圍,就必須通過其他觀測手段來具體感知,形象地加以外化或思維形象的呈現。地理教學中經常通過地理模型、地理圖像特別是多媒體圖像等形象化手段來實現對地理事物的認識。地理空間觀念教育也必須借助這些表象化手段開展教學。地理所研究的空間效果應在大腦中順利轉換為圖形模式,形成心理地圖,包含地圖、模式圖、景觀圖等。心理地圖的形成需要豐富的地理空間想象力與扎實的地理基礎知識?臻g形象性作為地理空間思維的一個特性,是將同一地理問題置于不同的空間圖形下進行比照,在大腦中以動態(tài)的圖形表達地理原理、規(guī)律,或把靜態(tài)圖與動態(tài)圖聯系思考。它是對地理客觀事物的高度抽象過程,是地理空間思維較高級的形式。 2.空間實踐性 地理教育不僅應使學生懂得地理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將知識運用到具體實際生活中,地理學科具有很強的空間實踐性。運用地理知識解釋和分析自然人文現象,培養(yǎng)學生地理空間思維能力、學會用空間觀點去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如在日本地理內容中有這樣的設問:“在成田機場看到了什么?”“飛機起飛時,在飛機上看到了什么?”“飛機飛更高時,再看成田機場可看到什么?”這些問題是針對學生實踐經驗的總結和空間觀察視角的選取差異來設計的,對成田機場的地理事物進行視角細化,從而找出不同的觀察點,再將飛機場的環(huán)境、事物狀態(tài)作動態(tài)、多視角的分析,那么必然會因空間視角的選取差異性得出地理現象的差異性,這樣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通過不同的視角和尺度全面掌握地理學多視角的思維研究方法,有利于學生運用多種思維和觀察視角來準確把握地理的空間實踐性。 3.空間綜合關聯性 地理空間思維的綜合關聯性是由地理環(huán)境的整體性決定的,它不僅表現在同類與不同類地理事物之間,而且還表現在相異或相同的時空之中,對地理事物時間上的狀態(tài)和空間聯系的方式、程度和過程的認識,構成了人們對世界認識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tài)環(huán)境連鎖性問題以及環(huán)境污染的多因素性都表明不應該忽視地理事物的空間綜合關聯性的存在,對地理事物的空間聯系的理解,使學生體會到地理學科與社會、大自然的密切聯系,開拓思維的廣度和深度,從而使學生學會運用空間綜合關聯性思維方式,達到地理空間思維教育的要求。 三、地理空間思維建構對地理學習的啟示 1.樹立宏觀性、整體性思維,建構大地理學習觀念 地理學研究的對象即地理事物或現象,其存在都有特定的地點、時間、狀態(tài)等因素,并伴隨著與其他因素的相互影響和制約。教師應幫助學生用整體的宏觀思維方式學習地理知識,掌握地理規(guī)律,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傳統(tǒng)地理教學形成的微觀地理研究學習模式有其優(yōu)點,能夠對地理現象作細致的分析考察,但卻忽略了地理研究對象與周圍事物之間的關聯,而這種錯綜復雜的關聯又恰恰是影響研究對象的強大動因,對掌握和理解人與地理事物之間、地理事物之間的關系有重要意義。 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應啟發(fā)學生宏觀性、整體性思維,努力建構大地理學習觀念,使其能夠在更高的視角和觀察研究位置理順地理事物之間的關系,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種有效的思維趨向。如教學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將太陽輻射、地球公轉及自轉等事物與大氣的運動、地轉偏向力等現象聯系,然后再將其和地球各個風帶、河岸沙灘形成等現象搭建起聯系,解釋它們之間深刻的原因和道理。這樣從宏觀角度入手并向更微觀處發(fā)展深入,就能從宏觀上連續(xù)不斷地向微觀延伸,地理學習的各種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2.營造關聯思維模式,培養(yǎng)空間多視角、擴散性思維能力 學生學習地理的困難之一是無法將空間思維擴散化,不能行之有效地建立關聯思維模式,以及無法對同一地理事物做多視角的分析、整合,這方面存在的問題要求學生的地理空間思維不能只停留在對某一具象事物做單角度的理解。因此,地理教學要求教師幫助學生培養(yǎng)多視角的擴散性思維能力,科學把握地理事物存在的依據和意義,得出全面的地理分析結果。如教師在講解城市的地域結構相關知識點的同時,應努力培養(yǎng)學生對現實或模擬區(qū)劃問題的解決思考,將各種研究要素充分調動,多角度展現,增強學生分析問題的事物關聯意識。如在分析鋼鐵廠建造區(qū)位的合理性時,不能單一地分析距離原料遠近的問題,也要考慮盛行風向、距燃料的遠近問題,從而綜合得出合理建造地點的結論。 3.利用地圖豐富內涵,培養(yǎng)空間思維能力 地理空間思維從一定程度來講是對地理圖像的觀察、分析、綜合以及對地理圖像的記憶、理解、吸取的活動。地理空間觀念的形成,可以通過學生是否形成運用地圖分析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是否形成運用地圖解決問題的意識等方面來反映。在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利用地圖增強空間思維的能力,地圖包含豐富的地理信息,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各種信息的相互關系,以提高解決綜合問題的能力。 地圖反映眾多地理事物、地理現象的空間分布、相對位置、空間結構等,地理事物及多種地理要素的結合和聯系。各種專題地圖反映了不同要素的空間分布規(guī)律,如地形圖、氣候分布圖等,要素之間相互聯系形成空間的整體性,只有把各種要素地圖組合,才能較好反映地理事物之間的聯系性。如將洋流分布圖與世界漁場分布圖進行空間對照分析,可以揭示洋流與世界主要漁場之間密切的關聯性,從而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貫通,有助于學生空間思維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 4.重視多媒體輔助教學,強化空間思維能力 運用多媒體輔助地理教學能使地理課堂教學形象化、直觀化、過程化,能夠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形象直觀材料,激發(fā)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空間思維能力,從而理解掌握地理知識。多媒體輔助教學,能夠啟發(fā)、引導學生地理空間思維由平面延伸到立體,引導學生對地理事物和現象的特征做動態(tài)的觀察。如教師講解地球自轉產生偏向力的時候,學生對為什么運動的物體在北半球會右偏而在南半球會左偏的現象很難理解,這時教師通過制作的多媒體課件來進行演示則會使學生直觀、快速地理解地轉偏向力偏轉方向不同的原理,提高課堂效率。教師應引導學生建立動態(tài)思維,使學生分析各種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時都會在頭腦中呈現其形成、發(fā)展和變化的過程影像。例如,教師講解降水類型時,可利用多媒體制作鋒面雨、地形雨、對流雨三種類型降水的形成過程,這樣學生就能觀察到逐漸形成降水的全過程,教師再通過三種類型的比較,啟發(fā)學生思考,歸納得出降水類型的形成條件、特點及異同。【論學生地理空間思維觀念的發(fā)展途徑】相關文章:
論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途徑04-29
論思維定勢與人類認識的發(fā)展04-30
論教師發(fā)展的途徑和障礙04-30
培養(yǎng)學生求異思維的幾個途徑04-29
論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04-30
論區(qū)域性經濟可持續(xù)發(fā)展途徑04-30
論《周易》的美學觀念04-28
論領導思維04-27
創(chuàng)造思維論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