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977》觀后感

時間:2024-05-25 11:00:59 煒亮 觀后感范文 我要投稿

《高考1977》觀后感(精選17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觀后感了。觀后感你想好怎么寫了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高考1977》觀后感,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1977》觀后感(精選17篇)

  《高考1977》觀后感 1

  今天下午,老師帶著我們到體育館去看《高考1977》這部電影。

  1977年是高考恢復的一年,也是給人映象最深刻的一年。1977的高考是改變個人和國家命運的趕考。在1977年之前,許多來自北京、上海等地的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山下鄉(xiāng)。在那種條件下,沒有任何的復習資料,但是,人們的復習熱情沒有因此而減少。在影片《高考1977》中,描述的`就是這些知識青年,面對高考恢復時,所發(fā)生的事。

  在影片中,當人們得知高考恢復時,所有的人似乎都看到了希望。但是,在他們乘拖拉機的時候,拖拉機卻熄燈了,無法前進了。他們只好跌跌爬爬地往火車站跑去,過程中有兩個人精疲力竭了,只好停留在原地,等待著其他人考進大學的消息。他們這種精神使我感動,也值得我們學習。

  想想我們現(xiàn)在的生活多么美好,而他們這些知識青年為了考大學要經(jīng)歷這么多的坎坷,我們應該好好珍惜上一代為我們創(chuàng)造的幸福,好好珍惜這么好的學習機會!為將來考上理想中的高等學府而努力!

  《高考1977》觀后感 2

  《高考1977》這部電影拍的很出色,在此影片中前部分笑點很多,后部分十分感人。

  此片中每個人性格鮮明,知青形象很吻合當時情形。老遲作為場長沒有多少文化知識,一枚官印整日別在身上。先開始大家都認為他不近人情、霸道,但后來事實證明他是十分仁慈的。老遲年紀大了,又無兒無女,無其他親人,只有這幫孩子,他害怕孤獨,所以把這群孩子留在身邊。但是后來在緊要時刻,老遲發(fā)掘了他“父親”的角色。

  在高考恢復的第一年,這群年親知青渴望回到校園,回到家鄉(xiāng),為了獲得報名表,他們開始了與老遲的“斗爭”。通過絕食,還將陳瓊的`父親牽扯進來,老遲在這里又一次體現(xiàn)了他的柔情,他讓陳瓊的父親回去了。強子回去報名,才得知要考當?shù)毓ぷ鞯貓竺乙榻B信,在他萬念俱灰時,老遲發(fā)了電報讓他速回,已給他報了名。老遲又一次體現(xiàn)了他“父親”的形象。

  這部電影中,唯一的愛情便是陳瓊和潘志友。兩個人的愛情是單純的,令人感動的。因為沒有摻雜了現(xiàn)今的金錢利益權勢,他倆的愛情是純粹的,因為當是的特殊,陳瓊與潘志友被老遲阻止在一起,陳瓊竟愿意遠遠地看著潘志友,陪襯他,在我看來,這是一個幼稚的行為,但反而體現(xiàn)了愛情的偉大!他倆彼此深愛,彼此都為對方犧牲。潘志友為了讓陳瓊安心回到考場,不惜與老遲鬧翻,獲得高考申請表。而在將陳瓊送至考場后自己又出來了。他是一個講信用的男人,他答應了陪伴老遲,他并沒有食言。雖然他曾經(jīng)是個高材生。

  陳瓊高考結果非常好,但由于她父親的原因,差點與北大無緣。這時老遲撒了謊,為了他其中的一個孩子。

  在結尾中,大家為了高考奔跑追趕火車的場景好感人。這是他們改變命運的重要機會,他們在為了命運奔跑,很可惜,并沒有趕上。在他們痛苦至極時,老遲—他們的“父親”出現(xiàn)了!

  老遲是一個典型的中國父母形象,不善言辭,表面嚴肅不近人情,實際上卻是鐵漢柔情,體貼關懷。

  這部影片中感人的地方太多太多,扣人心弦。

  《高考1977》觀后感 3

  1977年是大革命剛剛結束的一年,孩子的學習被整整耽誤了11年。大學生都是千里挑一,不,萬里挑一。這還不包括無法參加考試的孩子。有些孩子,學問不少,一肚子墨水,卻因為出身問題而無法考試,這些孩子的命運都掌握在一枚小小的圖章上,這圖章好比皇上賜的尚方寶劍,蓋與不蓋都關系著一條生命的發(fā)展和前途。

  為了考試,學生們付出的不只是汗水,和淚水,有時還有血。電影開頭的呢個場面令我們大多數(shù)同學都難忘。呢個被大家稱為“小根寶”的小孩。一副小小的身板,卻參加了呢個啥玩意兒的“背重高考”,一人為了參加高考背起了300斤重的'袋子。到后來實在堅持不住,在終點前半米處倒下了。大伙都被他感動了,臨時決定改變規(guī)則,將終點線搬起,向后移了一米,讓他參加了高考。他還因為不能考試而悶悶不樂上吊自殺。

  知足吧,起碼我們不會因為出身而不能參加考試,想想1977年的同胞們,我們有什么資格說累。更沒有資格說什么書本枯燥乏味。在那個年代看書是一種福氣,上課跟是夢中的事。

  沒有人給他們布置作業(yè),也沒有人逼他們學習,是他們自己選擇了學習,選擇了高考。當我們毫無意義的咒罵中考時,1977年的學生卻在努力的學習,以學為樂是我們當代學生難以做到的一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高考1977》觀后感 4

  3月30日晚,我在圖文400報告廳觀看了新片《高考1977》,看完后,我感慨頗深。我覺得,不論是當年的知青還是現(xiàn)在的我們看了此片都會被深深震撼,任何為了追求自己的夢想、未來的生活而奮斗過的人看了都會為之感動。

  影片講述了一群知青在得知高考制度恢復以后,為了考上大學而共同奮斗、相互激勵的故事。盡管過去了30年,世事變遷,不過,作為和他們一樣奮斗過的人,我們就很容易理解當時的他們?yōu)榱烁呖妓龀龅姆N種“不可思議”之舉:偷偷鉆進貼了封條的圖書室偷書;深夜不睡覺,靠著煤油燈的微弱光線復習數(shù)理化;爸爸為了女兒,不惜千里迢迢從上海趕到黑龍江送去復習資料和“證明”;反抗農(nóng)場革命委員會提出的“報名資格考試”甚至集體絕食;為了趕到縣城參加考試,在冬日早早起床,在去火車站的半路上拖拉機壞了,他們便索性跑到火車站,一路艱辛,他們相互鼓勵、相互打氣、相互攙扶、相互支持——這也算是他們?yōu)榱舜蚋呖歼@一硬仗而艱辛準備、復習的一個縮影吧。他們這樣做的根本目的都是一樣的:為了上大學,為了將來過上好日子,為了改變他們的自己命運、整個家族的命運——這是沒有年代差異的,甚至我相信,如果我們也處在那種環(huán)境下,我們也很有可能會很自然地做出和他們一樣的'行為。

  影片中有這么一句話,恢復高考比高考本身更重要,這一句話不禁讓我想到了一篇文章——《讀大學,究竟讀什么?》我們究竟是為了什么才跨入大學之門,開始大學人生?一個機電專業(yè)的大學畢業(yè)生能夠操作、維護一臺機器,但是一個只有初中學歷的熟練技工也照樣可以操作,甚至比大學生操作得更好;一個外語系畢業(yè)的大學生能夠說一口流利的外語,能夠?qū)㈤L篇的外文資料翻譯成中文,可是,一個跑到外國賣了幾年烤紅薯的人也能說外語,甚至比大學生說得更地道;一個醫(yī)學院的畢業(yè)生能夠拿起聽診器給病人看病,能夠憑借幾百萬一臺的醫(yī)療儀器診斷出病人的疾病,可是,很多衛(wèi)校畢業(yè)的中專生在積累若干年經(jīng)驗以后,照樣可以拿手術刀,古代中醫(yī)更沒有掌握現(xiàn)代醫(yī)學知識,但是照樣能夠懸絲把脈,僅憑一根絲線就能為病人開藥方并保證藥到病除。所以我覺得,進入大學,學習書本的知識并不是大學的全部,更重要的是學會學習,學會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一種主動的、高效的、獨立的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而不是被動的、機械的、人云亦云的記憶能力。社會需要的也正是大學生這種系統(tǒng)分析的能力。不管在什么行業(yè)工作,所面對的問題都是紛繁復雜而且瞬息萬變的,如果沒有系統(tǒng)分析、獨立思考的能力,就算把所有的書本吞進肚子,就算大學期間每次期末考試得第一名,也絕對不可能在工作中脫穎而出。

  但是反觀現(xiàn)在的我們,客觀物質(zhì)條件比當年好了很多倍,大學也經(jīng)過多次擴招,可以說,如今考大學的難度已經(jīng)遠不如30年前,競爭激烈程度也小了不少,但是和他們相比,我們似乎少了些什么——我們沒有他們當年讀書時的學習勁頭?赡苡腥藭f,時代不同了,但是,追求知識的精神,我認為永不過時,學會學習的能力,我認為永遠都很重要。就拿我們身邊的事情說吧,早晨為了貪睡不肯早起,上課遲到還帶著剛從食堂買來的早餐;上課不專心聽講,和自己的女朋友發(fā)著短信,甚至女友就坐在自己的旁邊;覺得昨夜睡得還不過癮趴在桌子上“補覺”,或是壓根兒忘了還有上課這回事兒,在床上繼續(xù)和枕頭“親熱”;下課了作業(yè)相互拷貝解決,或者是直接忽略了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宿舍里垃圾遍地,一腳踩上去感覺猶如太空漫步,一進門異味撲鼻;煲電話粥,每月比誰的通話清單更長;晚上業(yè)余時間與電腦為伴,或“魔獸世界”,或“夢幻西游”,或聊QQ泡美眉,到了熄燈時間還要靠著筆記本電腦的電池再撐上兩三個小時——這也是科技的進步啊;到了期末臨時抱佛腳,進了考場還夾帶著小紙條,或者左顧右盼,交頭接耳……這就是現(xiàn)在一些大學生真實的大學生活。30年間,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物質(zhì)生活的確豐富了很多,但是我們不能忘記“上大學”三個字的內(nèi)在含義——為了將來能夠獨立的解決問題,更為了修身養(yǎng)性,培養(yǎng)自己的人格。如果整天都是這樣頹廢,那就是在浪費父母的金錢,浪費老師的精力,浪費國家的資源,更是浪費自己的未來,怎么說都說不過去。我也想奉勸這些人能夠浪子回頭,別和自己的未來開玩笑,哪怕是上帝也開不起這樣的玩笑吧。

  這就是我看《高考1977》這部片子之后想到的。從電影藝術的角度來說,這部片子故事情節(jié)波折、人物形象鮮明、線索主次分明、表現(xiàn)手法新穎,更值得稱贊的是,它從一些小人物身上著手,反映了恢復高考制度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作為一部不錯的弘揚主旋律的勵志影片,我覺得若它能走進中學校園,能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

  《高考1977》觀后感 5

  “那是一個老人、一個智者,叫醒我們,他說,孩子們,走,我們讀書去……”

  由于素質(zhì)拓展訓練耽誤了幾天,今天才去橫店看了《高考1977》。

  下午本來想叫上丹霞的,因為我知道這部影片不錯,而且可以回想下曾經(jīng)我們高中時光!她說她下午有課!我無語!到了橫店,時間不巧,所以只能等下一場,閑等無聊,就又去看《東邪西毒終極版》了,第三次看這個,越看越有感覺!呵呵!推薦朋友一定要到電影院親自感覺下《終極版》,這部比王家衛(wèi)還王家衛(wèi)的電影!呵呵!

  首先向77級鞠上一躬,他們真的很不容易!在那個人性被壓抑的年代,他們不光身體上受著折磨,精神還被禁錮著!兩個鏡頭我印象特深,第一個就是陳老師接到同學告訴他要恢復高考的電話之后,那一組被封條封住的書的鏡頭;第二個鏡頭是強子等人冒險去圖書館偷書,生銹的鎖,被厚厚灰塵覆蓋的書......這兩個鏡頭應該是對那個時代最強的控訴!

  此刻,坐下來再慢慢回想劇中的鏡頭,感覺每一個都是那樣的`有震撼力!小根寶想回家,不惜去背300多斤的麻袋!也許是他太瘦小,什么好事兒都輪不到他,所以他感覺到生活渺茫,一次一次出現(xiàn)自殺的念頭!即使是恢復了高考,他仍沒有任何希望,他是那個時代徹徹底底的犧牲品,與真正的老三屆相比,他的青春完全被耗費殆盡,一俟高考恢復,命運的大門洞開之際,他忽然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走不動了。機會來了,可他卻無力抓住。最后只能用死于非命讓自己與那個黑暗的時代一起永遠地沉淪下去。

  潘志友(王學兵)與陳瓊的愛情也很讓人感動!一開始,老遲對潘志友說,你是干部,條件這么優(yōu)越,她(陳瓊)什么身份?怎么能看上她呢?志友默默不言,實際上愛情這個東西是個“非理性”的家伙,你要問為什么愛她(他),就等于要他(她)用理性去回答,這是不妥的,愛是沒原因的,“這就是愛,糊里又糊涂”王志文唱的好!潘和陳是真心相愛的,她愛他,所以把身子給了他(當然,這僅僅只是愛的一部分),他愛她,所以他要騙她讓她去考場,因為他知道,他不考,她也不會考。志友為了恪守自己的諾言,放棄了高考,留在了農(nóng)場,這個是我最終沒有想到的,我為志友嘆息良久!

  看完之后,我并沒有馬上離開影廳,其實我也不知道多久之后離開的!只是知道外面很黑,回到學校10點多了!

  1977,偉大的決定,偉大的轉(zhuǎn)折!

  那正是一個騰飛民族堅定的希望!

  《高考1977》觀后感 6

  今天,我們?nèi)W校體育館觀看了《高考1977》這部電影。它是一部反映70年代知青考大學的真實故事。

  在那個特殊的年代,由于“”的發(fā)生,高考被終止了。而在1977年“”結束后又被回復了,等了11年的學子們從黑龍江趕往上海參加高考。可在路上拖拉機壞了,他們就一路上摔摔跌跌為的只是要及時趕回去參加考試,看到這一幕時我的眼淚悄然而落。

  比起我們現(xiàn)在飯來張口,衣來伸手還不好好學習,而他們卻在吃不飽穿不暖還買不起書的情況下還能通過自己努力學習考上大學,看到這兒我的`慚愧和敬佩之情從心底油然而生。

  如今,高考已經(jīng)恢復30多年了,大家對于過去的經(jīng)歷好像有所淡忘了,但是我想通過觀看這部電影一定會重新激勵我們努力學習,爭取考上大學,為祖國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高考1977》觀后感 7

  高考,不是人生的終點,但卻是為數(shù)不多的自己可以決定自己命運的機會。我知道這句話是在高三那年,而我真正讀懂理解這句話,是在看完《高考1977》之后。影片以上世紀七十年代上山下鄉(xiāng)青年的高考為題材,為我們清晰地勾勒了過后青年學子對知識的渴望的形象,為我們真實地再現(xiàn)了當年的歷史畫面。這部影片給我深深觸動了我的內(nèi)心,我將按照不同的角色來談談我的感觸。

  老遲,這個人物在影片中極其鮮明,他是一個口口聲聲不離組織的人,它代表了組織,他手里的公章就是權力的象征。他是一個極其愛面子的人甚至有些死不悔改,卻也是一個刀子嘴豆腐心的人。他的形象可謂一波三折,從影片開始一個風趣的三分廠廠長,到想盡辦法組織學生報名,最后再到親自送學生進入考場。他從一個固執(zhí)地當權派,最后變成了一個平凡地有愛心地父親形象。他的角色變化,體現(xiàn)出了當時的政策變化,文開始后,知識青年開始下鄉(xiāng),老遲就是下鄉(xiāng)青年的一個管理者,他代表了權力,他要維持整個秩序,維持無產(chǎn)階級文的成果,因此在他看到學生們對上大學的渴望時,會想盡辦法阻撓,當然到最后,我也能理解他,他們復員軍人對下鄉(xiāng)也是不情愿的。尤其到最后,學生們因為拖拉機壞了而趕火車的場景尤其感人,他們追逐的不僅僅是火車,更是在抓住知識的機會。老遲送他們到考場讓我的心里暖暖地,因為此刻,他真的是把這些人當成自己的孩子,他不愿意耽擱他們的前程。

  強子,其實強子只是一群青年的代表,對知識的渴望在他身上體現(xiàn)的最為明顯,從最初由機會推薦上大學,他舉行的抗包比賽拉票,到后來為了爭取報名表的絕食,到他去偷書,他的形象是鮮明的,體現(xiàn)出當時青年人對知識的渴望,對改變自己命運的渴望。強子時刻沒有忘記自己的夢想,他不但自己堅強地努力爭取,而且也鼓舞小根寶堅強面對,抓住機會。

  陳瓊,她是另一個典型,就是成分不光彩,這點給我感觸極深,因為爸爸的歷史問題,她無法通過組織審查,推薦上大學不可以,而且在報名時候也一道一道的'門檻,從本質(zhì)上來說,陳瓊是無辜的,她是清白的,但是在特殊的歷史時期,這無形的剝奪了她的機會,這就是為什么她對爸爸會那么恨,她迫切想改變命運,但是出身不好給她打上了烙印。影片中還有一個細節(jié),就是老遲說讓老板給陳瓊介紹婆家的時候,她堅定地答應了,這充分體現(xiàn)出當時陳瓊的出身不僅僅影響了她的大學夢,甚至連她的婚姻她也沒有選擇的權利,她如果想和連長結婚,老遲是不會給蓋章的。

  《高考1977》觀后感 8

  我是專程到電影院,花70元一張的票去看此片的人,真不知道這樣的觀眾多不多。因為看的是個下午場,整個放映廳不多于10人,我無法判斷喜歡看此片的人多不多。在武漢的院線是多多少人喜歡?在全國是多少人喜歡看?不喜歡看?

  電影本身制作沒有大片手法,故事情節(jié)注定無法有新的沖突出現(xiàn),選用演員的形象基本符合角色氣質(zhì),結局本身毫無懸念和科技可以運用。影片所能夠運用的就是電影的敘事,把觀眾的思緒拉回那一年、那個時代。30年前的記憶應該是非常清晰地在當代人中再現(xiàn)和傳遞。我不認識導演,但很敬佩他選擇這個電影來拍,猜測他的目的許是讓觀眾在近100分鐘的黑暗中回憶那個年代,感受一次精神的壓抑、釋放的過程。至少,他打動了我,影片讓我的歷史回憶不在空白,我能夠感性地了解了那個時代,那一年高考的意義所在。至于看片中用完一包紙巾,眼淚的宣泄正是我需要感謝此片的,精神上的洗滌和宣泄對于有壓力的現(xiàn)代人顯得多么珍貴。

  從一部電影的創(chuàng)作質(zhì)量上看,《高考1977》也許算不上是一部杰作,但看完這部承載著一代人集體記憶的影片,卻仍免不了讓人唏噓感嘆一番。其實,這部影片可以為人們看待中國這30年的歷史變遷提供了一個特定的視角,它講述的是30年前一群農(nóng)場知青經(jīng)由高考獲得自由與解放的故事。

  當年,重新開放的高考為無數(shù)人生命轉(zhuǎn)折提供了巨大的歷史契機,將數(shù)以十萬計的年輕人從水深火熱的知青生涯中拯救了出來。而30年后的今天,高考卻變成了遭人詬病和不滿最多的一種國家制度形式。在這30年里,高考在中國社會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可以說經(jīng)歷了一場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不僅容易在社會不同代際之間形成文化代溝,并且也由此造成不同年齡層次觀眾對這部影片觀影反應的明顯不同。

  年前經(jīng)由高考改變了生活軌跡的那代人,今天說起高考一定不會忘掉“感恩”二字。

  對那一代人來說,假如不是當年鄧小平當機立斷決定在三個月后恢復高考,假如不是鄧小平力排眾議,決定把印刷毛選五卷的紙張調(diào)撥來用于印刷高考試卷,假如不是鄧小平從報考須知中刪去“組織批準”這四個字,那今天中國千千萬萬個家庭,將面臨一種截然不同的命運。但是,因為這個原因就可以把歷史演進的動因歸結到某個個人身上去嗎?因為某個偉人在歷史發(fā)展的關鍵時刻起過關鍵作用,就可以用一種夸張的英雄史觀來看待歷史的發(fā)展嗎?

  固然“感恩”二字可以代表一代人對于他們那個時代的一種認知態(tài)度和價值判斷。但這是一種被道德化了的歷史意識,很難作為一種普遍性的歷史哲學得到其他代際人群的.共鳴。

  從這個意義上說,影片旁白中所流露出的對偉人的感激和膜拜,那種抒情的言說方式,似乎很難被作為晚輩的觀眾所普遍認同。人們面對歷史,任何時候,僅有激情都是不夠的。

  歷史的發(fā)展也很難用善惡、恩威這些簡單的道德概念來解釋。大多數(shù)情況下,看待歷史還是更需要哪怕有點冷漠,卻相對比較中立和穩(wěn)妥的客觀和理性。

  開頭那一幕農(nóng)場知青在廣場上看露天電影,從銀幕上看到鄧小平復出的橋段,就遠比抒情的旁白更有說服力。它用一種不動聲色,又質(zhì)樸內(nèi)斂的影像呈現(xiàn),宣告了一個新時代的來臨。特別是中間忽然停電,知青用腳踏車發(fā)電繼續(xù)收看《新聞簡報》的段落,應該被看成是本片的一處神來之筆。它把知青內(nèi)心那種期待變革的饑渴和焦灼,不露痕跡卻又淋漓盡致地宣泄了出來。這才是一種真正的電影敘事。

  《高考1977》觀后感 9

  今天看了《高考1977》,看完一種想抒發(fā)的沖動,雖然知道寫不出什么。1977年,我還沒有來到這個世界上,但我們這代人對1977這個年份卻并不陌生,我想我們也是受益于這次偉大的恢復高考,我們的父輩都親歷過那個年代,那也是一個對當代中國意義深遠的年代。

  我們總是從各種途徑,或多或少地了解那個年代,那是一段悲愴而又富有激情的年代,在不平的歷史背景下與時代、與歷史、與命運抗搏著。

  在我們都爭取表達我們80后生活的這個年代的種種境況時,看看我們的前輩,看看那個時代,想想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喜與悲,或許我們的心就會多些坦然的平常心了。

  導演江海洋是這次歷史變革的親歷者,1978年,他和陳凱歌、張藝謀等人一同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由這樣的導演執(zhí)導,我想更能還世人一個真實的歷史感受。

  電影后半部,我看著都激動得都淚濕眼眶,這里就展示幾個我印象最深的畫面吧。

  一、夕陽西下,鐵鍬鋤把扛回家

  這個場景,給我印象很深的,還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記得小時候,還經(jīng)?吹竭@種場景,一種純樸的氣息和一個時代的寫照。而在那個特定的歷史時代,那些知識青年,卻扛上了原本屬于農(nóng)民的鋤把,在忍受與希望中日復一日。我想,這個場景,更能引起上一代人的感想。

  二、燎原之火,照亮中國

  這覺得這個場景太激動人心,導演是有生活有經(jīng)歷的.,然而,他把這種真實的生活經(jīng)歷加上歷史事件中帶給人的情緒與深遠意義巧妙地結合在一起,也讓觀眾的情緒,()很自然的從內(nèi)心深處,隨著影片燃起熊熊之火,令人激動不已,讓不同年齡的人為那個時代的那個時刻而振奮!

  三、追趕火車,也是在與命運抗搏

  最讓人揪心,提心吊膽的,莫非就是趕考的情景了,與古代趕考一樣,都是人生中的大事,而1977的高考更賦予了時代的意義,牽動著那些知識青年的命運,也牽系著歷史的命運。

  在追跑、跌撞、攙扶中,更是這些青年命運的寫照。

  四、爭分奪秒,萬人心愿的寄托

  那些不喜歡農(nóng)場生活,苦苦期待改命運的年輕人,一直與組織管理者有著種種的矛盾或者說是思維的差異,但經(jīng)歷了點點滴滴生活細節(jié)后,所有的都在“人性”中消融。老遲開拖拉機趕來送考生的時候,高興的不僅是劇中的年輕的,興奮的還有作為觀眾的我們。

  《高考1977》用影像見證了歷史的拐點,我覺得它是一部史詩性的影片。

  《高考1977》觀后感 10

  生于80后的我們,是幸運的,因為我們沒有經(jīng)歷過文革。

  沒有經(jīng)歷過文革的我們,對那段時間的了解僅僅是限于奶奶輩的人的敘述。從他們口中,我們知道了那個時代人的艱辛,那個時代人的迷茫與沖動,那個時代的人的悲哀……

  人總是這樣,越是沒有經(jīng)歷過的越覺得神秘,即使是那樣悲慘的時代,于是便想方設法的通過各種途徑了解那個時代的人的一切。

  也許正是為著這個緣故,諸多的制片人導演把鏡頭聚焦在了那個年代,《血色浪漫》《甜蜜蜜》《北風那個吹》《與青春有關的日子》……太多太多,只是,鏡頭太多的聚焦在了愛情上面,很少有鏡頭來反應一種制度的變更,由此《高考1977》便成了反應那個時代的影視片中格外惹人眼的一部。

  《高考1977》把焦點放在了高考這一個永不過時,一石激起千層浪的話題之上,那個時代的人有著自己實實在在的體會,現(xiàn)在的人對它也不陌生,既愛又恨。不禁窺探導演和制片人的精明。

  《高考1977》講述了一群因文革而發(fā)配邊疆“北大荒”的上海知識青年。在1977年恢復高考的時候,大家對高考的執(zhí)著,以及“反面”角色革委會主任“孫海英”,對大家高考的態(tài)度。特別是當高考那天,大家在孤立無援的時候,當孫主任開著帶著犁杖的拖拉機,載著一車人奔赴考場時,我已熱淚盈眶。故事的情節(jié)并不新穎,但是演員們真實的演出一次次讓我們從心里留下了眼淚。

  主題是高考,一部電影不僅僅是告訴我們歷史,是讓我們聽聽那個時代的聲音,高考的本身意義大于高考,史實本身意義高于史實。

  因為上山下鄉(xiāng)的緣故,因為“黑五類”的緣故,他們早早的就被剝奪了讀書的權利。十年,二十年,時間太長了,人生有幾個十年又有幾個二十年。他們渴望著人生的轉(zhuǎn)機,直到鄧小平的復出,知道高考制度的重新實施。新的高考制度不在考慮父母成分,不再需要組織蓋章,人終于又開始有了自由。

  在我們頻頻對高考質(zhì)疑的今天,看看電影當中的'人們對高考的期盼與感激,未嘗不使得我們再一次反思,是我們要求的太多,還是高考制度本身有問題。

  前面已經(jīng)說過,電影情節(jié)并不新穎,甚至可以說是老套,但就是這老套的東西,往往也經(jīng)常是打動人心的東西,談到這部電影當中的打動人心的地方就不能不談談電影當中的親情。

  父愛同母愛一樣無私,他不需要回報;父愛是一種默默無聞,寓于無形的一種感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能感受得到。在《高考1977》中,陳甫德對于陳瓊的父愛,就讓人深悟到父愛的偉大。因為自己是“黑五類”,他不得不跟自己的妻子離婚,不得不有女兒而無法相認。當知道高考制度恢復的時候,他不顧一切千里迢迢感到農(nóng)場去給女兒送復習資料?墒谴藭r的陳瓊早已經(jīng)為了自己的生存,割斷了與父親的一切關系,一切向組織靠攏。當父親冒充教育局的人來到農(nóng)場時,她毫不猶豫的揭發(fā)了他,并無意思顧及親情。那時的陳瓊已經(jīng)被黑暗的生活壓迫失去了常人的一切,她只是機械的想擺脫黑五類,想擺脫黑暗的社會給她帶的一切災難。

  然而在這些矛盾沖突的背后,基本的人性依然殘存且生生不息。連性格扭曲的陳瓊在內(nèi)內(nèi)心深處也留有一絲輕易不敢觸動的軟弱,那就是為人子女的親情。當陳甫德離去,陳瓊站在空曠的雪地里腳步踉蹌,跌跌撞撞的奔走呼喊,那一聲聲爸爸更是撕心裂肺,催人淚下。

  電影,敘述了很多,本來就已經(jīng)說過,電影本身傳達的東西比他本身多。電影當中不乏令人遺憾的地方,有些情節(jié)純屬累贅,這些我們便無從在談論。

  高考,人們永遠談論的話題。新的高考剛剛結束,又有多少是是非非讓人談論呢。

  《高考1977》觀后感 11

  “高考1977”是最近熱播的一部電影,乍一看電影名字,以為是一部為經(jīng)歷過那場重大變革的人而準備的電影,但在觀看過影片后,才發(fā)現(xiàn)他也是和咱們這樣的年輕人看。

  影片講述了一群因上山下鄉(xiāng)而被耽誤了11年領悟的知青在1977年鄧小平復出后,經(jīng)歷了恢復高考這一重大變革使他們?nèi)计鹆艘丶亦l(xiāng),要有完美生活的期望。體現(xiàn)了那時候知青們對未來的憧憬和對領悟的熱情。

  “高考1977”是一部歷史題材的勵志電影,那些知青們?yōu)榱四軌蚋呖疾⑶彝高^它而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也感染了劇場里的所有人。劇中的高潮部分,呢群知青為了追上火車發(fā)瘋般的追趕那段深深感染了我。他們追得不知是火車啊,更是夢想,更是未來,而咱們此刻這一代人生活條件好了,教育設施好了,但是咱們對領悟的熱情卻漸漸的缺少了。呢種為了理想而發(fā)奮打拼的精神不正是咱們卻發(fā)的嗎?無論在什么時候,這份對領悟的熱情都不能少!

  這次期中考試失利,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復習是不夠認真,不夠?qū)Wⅲ粔蛴衅磩!看了電影之后,我著實受到了教育,我決定領悟呢些知青們在知識的海洋中勇往直前,無所畏懼,向著理想進發(fā)!

  《高考1977》觀后感 12

  今天下午,我們興高采烈的去體育館看電影——《高考1977》。

  電影開始了,剎那間,體育館里鴉雀無聲。

  這部電影是講,一些知識青年耽誤了高考11年后,終于等上了高考?墒撬麄儧]有復習資料,他們只好去書院偷了些書和資料……

  他們懇求廠長能給他們一次機會去參加高考,可是,廠長拒絕了他們的要求,還找借口說要進行一次小測試,要是通過就能去,如果沒通過就從此不要再提高考。有些人為了高考絕食進行抗議。一次,裝喇叭的時候,強子在下面看著,上面的人喇叭沒拿穩(wěn),突然,喇叭掉了下來,小根寶為了救強子,犧牲了年輕的生命!是這件事使強子奮發(fā)圖強要考上大學,否則他覺得對不起小根寶。他們?yōu)橹约旱膲粝胍恢逼床。廠長最終被他們所感動了。后來,他們乘著車子在趕往高考的路上,突然,車子壞了。為了不耽誤一分鐘,他們趕快跳下車拼命笨向火車站。有些人,在途中跌倒無法趕到火車站,去參加高考。無情的火車站長,不肯多一分鐘來等待遲到的人們。正在這時,他們的廠長出現(xiàn),他們感到喜出望外,廠長把他們送進了高考的殿堂。最后,他們沒有辜負廠長的期望,考上了赫赫有名的大學。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

  看了這部電影,使我懂得了要珍惜我們現(xiàn)在美好的生活,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我也要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實現(xiàn)自己的夢想!

  《高考1977》觀后感 13

  “高考1977”是最近熱播的一部電影,乍一看電影名字,以為是一部為經(jīng)歷過那場重大變革的人而準備的電影,但在觀看過影片后,才發(fā)現(xiàn)他也是和我們這樣的年輕人看。

  影片講述了一群因上山下鄉(xiāng)而被耽誤了11年領悟的知青在1977年鄧小平復出后,經(jīng)歷了恢復高考這一重大變革使他們?nèi)计鹆艘丶亦l(xiāng),要有完美生活的期望。體現(xiàn)了那時候知青們對未來的憧憬和對領悟的熱情。

  “高考1977”是一部歷史題材的勵志電影,那些知青們?yōu)榱四軌蚋呖疾⑶彝ㄟ^它而頑強拼搏,永不言敗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也感染了劇場里的所有人。劇中的`高潮部分,呢群知青為了追上火車發(fā)瘋般的追趕那段深深感染了我。他們追得不知是火車啊,更是夢想,更是未來,而我們此刻這一代人生活條件好了,教育設施好了,但是我們對領悟的熱情卻漸漸的缺少了。呢種為了理想而發(fā)奮打拼的精神不正是我們卻發(fā)的嗎?無論在什么時候,這份對領悟的熱情都不能少!

  這次期中考試失利,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復習是不夠認真,不夠?qū)W,不夠有拼勁!看了電影之后,我著實受到了教育,我決定領悟呢些知青們在知識的海洋中勇往直前,無所畏懼,向著理想進發(fā)!

  《高考1977》觀后感 14

  晚上看了一直在電腦里頭卻一直沒機會看的電影《高考1977》。當考試的種類越來越多的時候,當國家的力量越來越強盛的時候,當每個人都或多或少參加過這樣或者那樣的考試的時候,當考試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選拔手段而越來越離開不了的時候,甚至是到了考試似乎開始為人詬病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考試似乎融入了自己的那份感情和對自己理想的憧憬。

  看到國強那么誓死捍衛(wèi)考試的權利,看到那么冷的天氣部分白天黑夜地奮戰(zhàn)精神,看到白雪皚皚天寒地凍的日子里他們無助地追趕火車,那些末了的幸福理應屬于他們。想到自己的高考,自己的考研,突然覺得很不真實。

  第二年考研,結果依舊。在等待調(diào)劑的日子里,想到之前的種種,不禁淚流滿面。他們問我,為什么會執(zhí)著地放棄優(yōu)厚的工作而繼續(xù)孤身考研,為什么在一次又一次地絕望中繼續(xù),似乎只有信念能夠解答。當我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考研前拿不到準考證的時候,我同樣經(jīng)歷了國強的煎熬。輾轉(zhuǎn)于幾個郵局之間,最終只換來推卸的責任和杳無音信的掛號準考證。不知道老天是否是捉弄我。人們說平淡的日子里多些調(diào)味品,多些挫折,才會愈加成熟。而自怨自艾似乎總是我的風格。沉浸于自己的世界里不肯醒來,在失去的時光里尋找安慰。怎么看怎么覺得是在逃避。

  今天碰到幾個考上的同學,他們所奮斗的`生活是我羨慕而期待的。對他們來說,那是充實的美好,對我來說,那是一切未知的期待。當一切從理想成為現(xiàn)實的時候,他們的生活在我的生命力留下的只有憧憬。生活,工作,夢想,現(xiàn)實,這些瑣碎的事情交織到一起,突然發(fā)現(xiàn)自己還是無力承擔。試圖讓自己沉下來看會書,試圖在音樂里尋找安慰,試圖不那么脆弱,試圖在黑夜里尋找到自己敏銳的未來。

  講講人,這是奇妙的動物。寧愿回到毛主席那個物質(zhì)不太豐富的年代,至少人的心靈是純凈的。羨慕那個晚上睡覺不用關門的時代,F(xiàn)在呢,處處得安防盜網(wǎng),處處都是監(jiān)控攝像頭,哪里去找尋那份原本的信任?哪里去放松地傾吐內(nèi)心?心理垃圾越來越多,于是疾病也越來越深重。望向太空,看了《后天》《2012》,把自己渺小了看,其實什么都不算了,其實什么都不重要了,一切都似乎會灰飛煙滅,一切還不如自己享受享受——在物質(zhì)還不是那么匱乏的時候。

  放松心靈,自我安慰,找尋自己。在考試中考察自我,在微笑里考慮人生。

  《高考1977》觀后感 15

  看完《高考1977》,一句話在我耳邊回響,“解放高考,比高考本身更重要”,當文革尾聲解放高考的消息傳來,黑龍江農(nóng)場里的這群孩子在燃燒的桔梗中眼睛濕潤,想著這一刻已經(jīng)在無數(shù)個日夜里消磨,險些淪為泡影,終能在跌跌撞撞中到來。

  這是一個時代的縮影,這是一群人的故事。處于改革開放時代的我們,如何能想見,在40年前,中國的大地是怎樣的光景,又如何能想象,在大地上耕耘的兒女是面對如何的閉塞與艱辛。文革的主旋律在我國的歷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筆,這一筆無法視而不見,更無法輕易抹去。對于現(xiàn)在的我們,感受到的是令人瞠目結舌的歷史,可是在當時,卻是真真切切,深入骨髓的現(xiàn)在。

  我一向覺得我們無權去指責一個時代,因為站在現(xiàn)在去面向過往,永遠沒有歷史的真實,有的只有無限接近真實的可能。既然不是絕對的真實,又何必過多的糾結于歷史的事實,只需要去還原歷史的情境,去分析時代對人這個主體的影響。人本主義總是第一位的。

  電影里展現(xiàn)了知識分子對知識的無限渴望和外界對于知識的無限封閉,兩種無限交織,表現(xiàn)為一種內(nèi)心的訴求和外界的壓制之間的強烈碰撞。個體就是沒有能力去掙脫的困獸,內(nèi)心充滿了對自由的渴望,可是無奈卻被壓抑在時代的囚籠之中,或是奮力反抗,或是努力掙扎,或是放棄自我。因而困獸在時代下,或是高歌猛進,威武不屈;或是以退為進,尋求機會;或是自暴自棄,鮮血淋漓。

  或許很多人看了這部電影會抱怨時代的殘酷,感受到文革對于一代人的摧殘,痛恨這個沒有自由、沒有自主權,完完全全上綱上線的文化專制時代。但是對于我來說,沖擊力最大的還是在這個時代中,個體的生存狀態(tài)。影片中小根寶可謂被時代摧殘的一個典型,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是黑暗中生存狀態(tài)的一種集中體現(xiàn)。他在以組織為上的時代,得不到組織的重視,在組織捆綁下沒有自主權,感到無力,一度要用極端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生存的價值。在自由之光擠進黑暗的節(jié)點,他又一次想要自我了斷,因為自己沒有足夠的勇氣來擁抱自由,來與其他人平等競爭。我想沒有經(jīng)歷文革,他會是一個小有成就的學問人,至少是一個積極地安分平和的人。但是黑暗之光的籠罩之下,無處逃遁。他內(nèi)心無力支撐這種以組織為上的不平等,卻又漸漸地習慣了自己被漠視、低人一等的地位,背沙袋的失敗對于他來說就像是又一次將自己鼓起的希望摔碎。在黑暗中漸漸模糊了自己的價值,因而在光明來臨之時,也就失去了斗爭的勇氣。這是這個時代的悲哀,因為無數(shù)年輕的孩子、有為的青年、有思想的大家都被黑暗籠罩,傅雷夫婦、老舍、少奇,無數(shù)名字都被時代的洪流淹沒,被黑暗的浪潮撕扯。狄金森曾說過,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太陽。這些閃耀在歷史長河中的人不是不曾見過太陽,而是被黑暗遮住了雙眼,看不見光明重現(xiàn)的可能。這是時代的損失,更是每個個體對自己價值的褻瀆。

  或許在這里說以退為進有些不合時宜,說要學會有彈性地生活有點隔靴搔癢,但是人自己的價值不是由社會整體的光明與黑暗賦予的,而是自己賦予自己的。一個懂得生存的人,才是一個懂得對自己負責的人。曾經(jīng)會覺得在黑暗中一槍了結自己也不愿去蹚這思維的渾水是一種高尚而自持的選擇,但現(xiàn)在想想,其實在必要的時候懂得以退為進也是一種生存的姿態(tài)。就像電影中的`主人公,能屈能伸,但堅守自己內(nèi)心的底線。說到底,個體與大環(huán)境的關系絕不是單方向的。封閉的大環(huán)境下,每個個體都變得閉塞而沒有活力,但是,也正是習慣服從的每個個體喪失了獨立,導致了自我封閉,最終促成了整個社會的不自由。后者或許能夠給我們更多啟示。我們面對開放了的信息多元的社會,是充耳不聞,還是偏聽則明?若說那個時代是對知識的顯性壓制,那么當今則是對于信息的隱性剝奪。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這句古話倒還是持久適用的。

  影片不見得拍攝手法有多高超,這本身或許僅僅是一個時代的回望,展現(xiàn)了某些我們難以想象的環(huán)境與文化。但僅是身歷其境,便能感受到世事艱辛,還有當今社會的改頭換面。那個時代雖然已經(jīng)過去,但個體生存的尊嚴與價值,卻是永恒的命題。

  愿每一個思維的個體,都可以持久地掙扎于時代的囚籠,做自己的主人。

  《高考1977》觀后感 16

  《高考1977》以1977年恢復高考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為背景,生動地再現(xiàn)了30多年前風起云涌、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講述了一群知青在得知高考制度恢復后,為了考進大學繼續(xù)學習而相互激勵、共同奮斗的故事,生動地演繹了一段知青生活的苦樂悲歌!盎謴透呖急雀呖急旧硪匾枚唷ゴ蟮枚!”影片中的這句話,是對這場變革最好的注解,也是影片的意義所在。

  讓我印象最深的畫面是這群知青們拼盡全力追趕火車去高考的鏡頭。他們?yōu)榱藚⒓涌荚嚕诙赵缭缙鸫,坐著拖拉機去火車站乘坐開往縣城的火車。半路上拖拉機壞了,他們便索性去追趕即將到站的火車。一路上翻越深山雪嶺,充滿艱辛,他們相互鼓勵、相互打氣、相互攙扶、跌倒了再爬起來,竭盡全力、不顧一切地奔向疾馳而過的火車。他們追趕的不僅僅是一列趕往目的地的.火車,更是一列趕往未來趕往希望的時代列車。這是一次改變?nèi)松\的追趕,是一次讓青春變得更有價值更有意義的追趕,更是一次讓中華民族崛起的追趕!

  影片最能打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不是一部說教的電影,也不是一部沉重的電影,告訴觀眾銘記過去的艱辛;其實這是一部積極的電影,讓觀眾在面對壓力時,一定不要絕望,要用信心和勇氣戰(zhàn)勝困難。

  《高考1977》觀后感 17

  對現(xiàn)在的年輕人來說,參加高考似乎是順理成章;而對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人來說,卻更像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電影《高考1977》,正反映了這段歷史,敘述了特殊歲月里的激情。

  《高考1977》以1977年恢復高考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為背景,主要講述一群在東北農(nóng)場下鄉(xiāng)的各地知識青年,在恢復高考的消息傳出后,沖破重重阻力參加考試最終改變命運的故事,生動地演繹了一段知青生活的苦樂悲歌!盎謴透呖急雀呖急旧硪匾枚唷ゴ蟮枚!”影片中的這句話,是對這場變革最好的注解,也是影片的意義所在。

  影片一開始,小根寶的扛包爭取回家名額的戲,就已經(jīng)把觀眾帶入特定的歷史氛圍中,而為爭取報名的權利,知青不惜絕食抗議;為了按時趕到考場,男女知青們在雪地里拼命追趕火車……這些令觀眾慨嘆不已,并潸然淚下的感人場面,不僅觸到了經(jīng)歷過這段歷史的人們的深處神經(jīng),就是現(xiàn)在的年輕觀眾,也能從影片精心營造的歷史氛圍得到觸動和啟示。

  影片的細節(jié)部分處理得十分精細。去考試的路上,知青們乘坐的拖拉機拋錨了,男男女女只能在障礙重重的山林里飛奔著趕火車,有人摔倒了,很快被拉起來;有人摔傷了,就一把推開趕來幫忙的人,哭喊著為前行者送上祝!L達幾分鐘的奔跑鏡頭,看得觀眾眼中都閃著淚花。

  影片中更多積極陽光的力量,作為觀眾也一直被感動著。因為有組織“老遲”,他思想正、黨性強、組織性和紀律性高,但更重感情,被年輕人的那種執(zhí)著的熱情所感染;因為有北大荒知青們的'熱情,他們友好、團結,純潔的友誼也許是支撐下去的理由;因為還有父女情,為了給女兒送高考的復習資料,父親從上海趕到黑龍江;因為還有愛情,在那么荒涼的土地上,還看到了不可多得的愛情,是多么的難能可貴,而且那種愛是那么真摯奔放。

  農(nóng)場革委會主任老遲是權威的化身,在北大荒經(jīng)歷了大半輩子艱辛生活的他,其嚴肅、保守的言行作風已深入骨髓。他隨時隨地將公章揣在身上,因為“一個章子就能決定一個人的命運”;他是對農(nóng)場懷有深情的退伍老兵,他愛腳下這片土地,因此千方百計阻止知青回城;同時,他又具有父親的情懷,最終為知青們打開方便之門。

  《高考1977》完成了導演30年來的一個心愿,除了跟共同經(jīng)歷過的人尋找那時的回憶之外,影片最能打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不是一部說教的電影,也不是一部沉重的電影,告訴觀眾銘記過去的艱辛;其實這是一部積極的電影,讓觀眾在面對壓力時,一定不要絕望,要用信心和勇氣戰(zhàn)勝困難。

【《高考1977》觀后感】相關文章:

《高考1977》觀后感11-10

高考1977觀后感12-15

高考1977觀后感09-04

高考1977觀后感(精選10篇)12-09

《高考1977》觀后感(通用27篇)05-25

全城高考觀后感12-17

我的高考觀后感03-31

《全城高考》觀后感11-05

全城高考的觀后感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