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上好“測量土地”一課
根據(jù)教學要求,在教過“面積與地積”的有關(guān)知識之后,應讓學生實地測量土地。將課堂由室內(nèi)搬到室外,教學方法由老師講解為主變?yōu)閷W生動手為主。具體實施時,教師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作好課前準備。
一方面是準備教學工具,如鋼卷尺、皮尺等。另一方面是知識準備。兩方面比較起來,知識準備更為重要,恰恰又容易被忽視。有的教師認為,土地測量知識,學生在書本上都學過,這堂課無非是實踐一下而已。殊不知,這堂課牽涉的知識較多,學生只要對哪一點知識有所淡忘或者混淆,就要影響整堂課的學習效果。因此,系統(tǒng)復習一下有關(guān)知識,為學生上好這堂課作好知識準備,是完全必要的。具體說來,要作好四個方面的知識準備:①要系統(tǒng)復習已學圖形的面積計算方法;②要讓學生弄懂計算各種圖形面積所需的條件;③讓學生知道如何根據(jù)圖形選擇最佳方案,確定圖形的“長”“寬”“高”等;④讓學生掌握不規(guī)則圖形的割補方法,并能熟練地確定最佳割補方案。
第二,組織好集體教學。
這里所說的集體教學,是指到達測量現(xiàn)場以后的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這個環(huán)節(jié)也往往容易被有的教師所忽視。有的教師把學生拉到現(xiàn)場后,簡單講幾句,就喊解散,進入分組活動。我認為,不利用集體教學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感受、消化有關(guān)知識,分組活動的效果將會大打折扣。
有的老師也許會說:這本來就是一堂實踐課,集中在一起怎么實踐?不然。我認為可以安排如下幾個活動,既是“集體”,又是“實踐”:
1?抽一位(或幾位)學生用目測法測量一段實際距離,再用步測法復查,然后由另外的學生用插桿法檢驗測量結(jié)果。這一環(huán)節(jié)有兩個作用:一是學生運用(或觀摩)了測量中的目測法、步測法、插桿法;二是學生實際感受了書本上天天接觸的一些表示距離的概念,比如知道了100米有多長,自己大約要走多少步。
2?抽幾名學生量出1公畝的面積,使大家知道1公畝是多大一塊地方。
3?指定學生量出1公頃的面積,讓大家將“1公頃”和“1公畝”的大小進行比較。有了這次比較,學生以后再也不會將兩個概念混淆了。當然,如果找不出1公頃大的地方,也可“變通”一下,比如測量足球場和籃球場,看哪種球場的面積更接近1公頃,以此建立公頃的概念。
4?任選一塊規(guī)則土地,讓學生指出它的“長”“寬”“底”“高”等,然后測出土地的面積。
5?任選一塊不規(guī)則土地,讓大家討論割補方案,然后指定幾位學生測量。
第三,安排好分組活動。讓學生2人一組或3人一組,帶好工具測量呈各種圖形的土地的面積,然后匯集測量結(jié)果,檢查這些結(jié)果是否正確。最后向?qū)W生布置一道不定期的作業(yè):測量一下,自己走路時的步距一般是多少,然后用步測法測量出幾塊土地的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