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療法運用于失語癥中效果的論文

時間:2023-05-01 14:33:47 音樂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音樂療法運用于失語癥中效果的論文

  失語癥(aphasia)是指由于腦部器質(zhì)性損害使得大腦語言區(qū)域及其相關區(qū)域受到損傷,而造成后天習得的語言功能受損或喪失的一種語言障礙綜合征,是腦血管意外常見的主要癥狀之一。目前,失語癥的治療主要采用針灸療法和語言功能康復鍛煉等措施,雖對患者的語言功能有所改善,但仍存在著相當大的爭議,缺乏切實有效的治療措施。近年來,國內(nèi)外的一些研究者將音樂引入失語癥的治療方案中,通過治療師精心設計的音樂體驗,失語癥患者的語言表達和接受能力得到一定的改善與恢復。為了解現(xiàn)有音樂治療失語癥的方法和研究現(xiàn)狀,本文對近年來音樂療法在失語癥康復中的研究進展做一綜述。

音樂療法運用于失語癥中效果的論文

  1.音樂療法用于失語癥的效果

  音樂療法是指通過本人唱歌、演奏樂器或選擇欣賞音樂來達到治病效果的一種治療方法。它是醫(yī)學心理學與音樂相互交叉滲透的產(chǎn)物。音樂和歌聲能提高多種病癥患者的生理、心理健康水平,提高認知能力、社交能力,緩解軀體和精神痛苦。音樂療法作為失語癥的康復手段之一,其治療主要集中在發(fā)音呼吸的控制、說話頻率的調(diào)節(jié)、促進發(fā)音力量的音調(diào)訓練、旋律和節(jié)奏音調(diào)的協(xié)調(diào),以及發(fā)音清晰度的提高。主要的訓練方法有節(jié)奏音高訓練法、聽音模唱訓練法、練聲訓練法、歌曲理解訓練法等,其治療的目的是刺激、控制、矯正、改善和提高殘缺的語言能力,其作用效果是多方面的,如通過音樂訓練可以促發(fā)患者的自發(fā)語言,通過歌唱可以提高患者語言的清晰度和嗓音音量,通過音樂的情感體驗有助于患者保持長期訓練的激情?等。

  2.音樂療法在失語癥康復中的應用

  目前失語癥常用的音樂治療方式主要包括旋律音調(diào)治療(melodicintonationtherapy,MIT)、定向音樂支持訓練(directedmusic-supportedtraining,SIPARI),以及用于失語癥的語音音樂治療(speech-musictherapyforaphasia,SMTA)等。其中,國內(nèi)以采用MIT為多見,亦有研究者采用音樂電針療法、音樂療法結合針灸和語言康復對運動性失語癥患者進行干預等。

  2.1 MIT

  MIT或稱音樂音調(diào)治療,是一種使用音樂的語言元素(旋律與節(jié)奏),利用患者保存的功能(唱)和未受損右半球區(qū)域的語言能力去改善其語言的表達。MIT利用患者未受到損害的能力來唱歌,目的在于促進患者自發(fā)地和自主性地說話,讓患者把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簡單語言段落和句子配上旋律唱出來,以重新形成自然說話發(fā)音的模式。MIT對于聽力理解良好,但語言表達受損(表達性失語癥)的失語癥患者的治療最為成功。美國神經(jīng)病學會已經(jīng)鑒定了旋律音調(diào)治療方法是有效的,已開始推廣應用。Schlaug.采用MIT干預Broca失語患者,主要是把富有韻律的單詞和簡單詞匯翻譯成有旋律的音調(diào)模式,由易到難遞進地教患者吟唱,患者一邊吟誦和重復詞匯一邊左手敲擊,伴隨著每個音節(jié)產(chǎn)生出節(jié)奏。結果表明,MIT可以使左半球損傷導致Broca失語的腦卒中患者的語言更流利,患者自發(fā)講話的改進較沒有旋律的語言復述治療(SpeechRepetitionTherapy,SRT)效果更好,分析原因可能是旋律音調(diào)和在語言產(chǎn)生時左手的叩敲在MIT治療效果中起了關鍵作用。國內(nèi)有學者對22例Broca失語患者進行早期旋律音調(diào)治療,應用一些富有韻律的句子做發(fā)音訓練,學會使用夸張的韻律、重音、旋律來表達正常的語言。治療前后采用中國康復研究中心漢語標準失語癥檢查法評價其療效,結果顯示,患者訓練后在聽理解、復述、出聲讀、說、閱讀,以及計算方面較治療前有顯著改善(P<0.05),說明早期旋律語調(diào)言語治療能改善構音功能和閱讀能力。Breier等對2例表達性失語癥的患者進行MIT治療,治療的目的旨在恢復他們的命題語言形式。包括語言詞匯的重復:這些詞匯被嵌入來自于可能的語音旋律的音調(diào)模式中,其中夸張的音調(diào)模式逐漸減少,產(chǎn)生更自然的韻律結構。研究采用腦磁圖描技術對他們進行治療前后言語功能區(qū)激活程度變化情況比較,結果不僅表明MIT治療有助于改善失語癥患者的言語功能,還說明它主要是通過激活左側(cè)大腦半球來改善言語功能的。

  2.2 SIPARI

  SIPARI是一種基于嗓音具體應用的音樂治療技術,該方法的組成主要包括唱歌(Singing)、語調(diào)(Intonation)、韻律(Pro-sody)、呼吸[breathing(德語:Atmung)、節(jié)奏(Rhythm)和即興(Improvisation),它們構成了治療的基本要素。同MIT一樣,也是采用音樂的組成元素來治療失語癥,并積極參與失語癥患者右半球余下的語言功能。但是MIT既不適應使用SIPARI對13例運動性失語癥或完全性失語癥的中風患者進行干預,即唱歌、語調(diào)、韻律被嵌入在生理學上合適的呼吸中,還采用器樂、嗓音節(jié)奏練習,以及音樂即興練習交流方案。試驗組8例患者干預7個月時間內(nèi)獲得20個小組音樂治療療程和10個個體療程。對照組5例患者沒有接受任何音樂療法。語言治療后評價發(fā)現(xiàn),SIPARI?的使用在提高語言清晰度和韻律、言語重復和言語理解方面是有效的(P<0.05)。音樂治療受試者在Aachen失語測試(AachenAphasiaTest,AAT)中,總的語言分布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改善(P=0.003)。另有1項研究采用SIPARI對慢性完全性失語的出血性中風患者進行干預,指導其發(fā)自內(nèi)心地歌唱是訓練的重要部分,同時進行呼吸訓練,做好發(fā)聲的準備。另外,擴展進行一些維持左半球部分功能的器樂和(或)聲樂練習及即興而作的訓練,也讓患者練習到非語言層面的交流;颊呓邮芰230個單個療程和130個小組療程的SIPARI治療后,采用標準的德國語言測試AAT評價訓練效果,結果顯示,患者在語言學表現(xiàn)、表達性語言行為和自發(fā)語言方面均有顯著性改善。

  2.3 SMTA

  用于失語癥的SMTA與MIT—樣,都是采用音樂的元素去提高表達性語言,但是SMTA與MIT及其他基于音樂的治療項目有很多的區(qū)別。SMTA訓練的兩條主線分別是語言治療建立在聲音、文字和句子水平,音樂療法建立在唱歌、說話和說話節(jié)奏水平。所以說其中的一大區(qū)別是SMTA是在單個訓練期間內(nèi)語言治療和音樂治療的綜合治療形式,而不是兩者單獨執(zhí)行或交替執(zhí)行。另一個區(qū)別在于SMTA語言實踐中3個語言學的水平:聲音、單詞、句子水平,這項練習的選擇是基于語言學評估的結果,而不是現(xiàn)有音樂材料(比如歌曲正文)。代表性的是SMTA利用重新組成的旋律而不是依賴自發(fā)語言的提取,它的目標在于發(fā)展患者開始和產(chǎn)生新的單詞和句子的能力。對左半球顳葉缺血導致中風的失語患者的臨床實踐表明,SMTA訓練可以提高患者語言的流利性,訓練后患者自發(fā)語言評分明顯提高。SMTA訓練的目的在于提高運動性失語患者日常交流中語言的流利性,幫助完全性失語患者建立說話,認識自己。

  2.4 音樂電針療法

  音樂電針療法,又稱音樂電療法,是把傳統(tǒng)的中醫(yī)經(jīng)絡穴位學說與音樂治療相結合形成的一種新療法。它是集針灸、音樂、理療、心理調(diào)節(jié)和按摩為一體的藝術療法。中國最早研制了音樂電療儀,通過治療儀將音樂信號轉(zhuǎn)換成與音樂同步的低中頻電流,導入人體穴位或病患部位,以治療疾病,這已成為物理治療學中低中頻脈沖電療法中的一個新領域。音樂電針療法因其具有改善腦組織微循環(huán)、調(diào)整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興奮性的作用,被研究者運用于失語癥的治療。研究發(fā)現(xiàn),利用音樂可編程電針儀針刺語言一區(qū)、語言二區(qū)、語言三區(qū)及舌部三穴(廉泉、金津、玉液)等,以治療基底節(jié)失語癥,其療效優(yōu)于單純西醫(yī)治療。王雪對運動性失語癥患者進行音樂電針治療的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音樂電針組采用毫針刺入穴位后,通以音樂電流,與此同時,患者從耳機里收聽產(chǎn)生音樂電流的音樂,樂曲選用健腦益智、養(yǎng)神益壽類,結果音樂電針組和脈沖電針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yōu)于語言訓練組,而音樂電針組更具優(yōu)勢(P<0.01)。

  2.5 音樂療法結合其他治療方式

  國內(nèi)也有學者探討應用音樂療法結合康復訓練對腦卒中后所致運動性失語的治療效果,治療組30例患者在基礎治療方法上結合富有韻律的音樂,通過即時錄音、放音,給患者以反饋或提示。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治療組患者語言表達改善方面顯著提高,兩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針灸和語言康復訓練的基礎上采取主動式音樂療法干預運動性失語癥,即囑患者跟著熟悉的音樂一起打拍子,鼓勵患者主動開口哼唱,治療師從旁輔助糾正發(fā)音,鼓勵患者音量逐漸變大,歌曲數(shù)量逐漸增加,結果顯示,觀察組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有效率86.67%。說明針灸和語言康復結合音樂療法能有效治療運動性失語癥,療效顯著,是臨床治療失語癥一種可行有效的方法。在腦卒中早期恢復過程中,將針灸和語言康復療法與音樂療法結合,有助于患者放松心情、配合治療,無論機體方面還是精神方面,都能得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通過發(fā)聲訓練及歌唱方式的治療能夠使運動性失語患者言語能力加強。

  3.存在的問題及展望

  3.1 缺乏隨機

  目前音樂療法在失語癥康復中的應用對象較多的是非流暢失語患者,對于其他失語類型研究的不多,且大部分屬于個案報道,大樣本的隨機對照研究較少。循證醫(yī)學的研究表明,需要更多的隨機對照試驗去研究音樂在干預獲得性腦損傷患者的講話方面的治療效果。研究者確定了若干試驗,但這些試驗由于缺乏控制組或隨機不足,不能包括在他們的綜述中。

  3.2 機制未明

  最近的研究使用認知行為的任務、事件相關腦電位(ERPs)、腦成像技術等,顯示出語言和音樂有一些共同的重要神經(jīng)(包括解剖和功能)處理組件,該研究表明,音樂治療對于有失語癥、神經(jīng)源性語言和溝通障礙的個人可能是臨床適應證。但是對于音樂和語言在大腦中的聯(lián)系水平尚有爭議,進一步的研究需要去證明音樂療法在失語癥康復中的效果和潛在的機制。

  音樂療法是近些年興起的治療失語癥的一種新方法,對于失語癥患者語言能力的恢復和情感的支持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但需要更多的隨機對照試驗進一步驗證其療效。音樂療法具有成本低廉、無不良反應、患者樂于接受的特點。進行音樂治療失語癥的研究,不但具有較高的社會、經(jīng)濟效益及推廣應用價值,更深入促進了音樂治療學和失語癥治療的長遠發(fā)展,值得進一步挖掘和推廣應用。

【音樂療法運用于失語癥中效果的論文】相關文章:

城市橋梁工程中清水混凝土的應用效果分析論文04-27

流動畫面和靜止畫面在歌唱活動中的效果初探論文04-30

南水北調(diào)中里運河水土流失防治的實施與效果論文04-30

音響效果虛實談論文04-30

失語癥語法障礙的表現(xiàn)與研究--海外失語癥語法障礙研究述評04-29

淺析翻譯中語用效果的保持04-28

現(xiàn)代人音樂療法趣談04-29

仿真教學在眼科見習中的應用及效果04-29

MBR中MLSS的變化對處理效果的影響04-28

從效果出發(fā)決定預習的課前或課中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