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細讀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論文
文本細讀源于20世紀西方文論中的一個重要流派——語義學,這一流派將語義分析作為文學批評的最基本的方法和手段,其中文本細讀是語義學對文本進行解讀的重要方法和顯著特征。文本細讀原是針對文學作品中文學批評理論的專用術語,因為該理論對文獻解讀具有廣泛的適應性,逐漸被與文學相關的其他領域運用,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
一、運用文本細讀模式的意義
在閱讀課上,很多教師按照指導學生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接著探究本文表達了什么道理、體現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的模式進行教學,而忽略了文本本身是十分豐富的,所蘊含的情感也各不相同。教師運用這種理念陳舊、流于形式的教學模式,嚴重束縛了學生的感知能力和頓悟性,也沒有顧及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阻礙學生形成強大內驅力的羈絆。如果繼續(xù)采用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堅持陳舊的教學理念,那么學生對語文的求知欲會逐漸消失。
而采用文本細讀教學模式,教師自身先研究、解讀文本,在文本的空白處、有悖情理處、語言變形處等設置細讀的關鍵點,再結合誦讀、比較、聯(lián)想、評點、改寫等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策略,以關鍵點為教學的突破口,和學生一起對其進行質疑、討論、斟酌、品味,從而真正走進文本深處,使學生享受閱讀審美愉悅。把文本細讀理論借鑒到教學中,就是要求教師在闡述文本時,從細處入手,挖掘文本的深刻意蘊,激活學生的熱情,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從而有效解讀文本,獲得審美愉悅。文本細讀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fā)學生的體驗和想象,促進有效教學。
二、文本細讀應用于語文閱讀教學的基本途徑
1.從局部切入
音調調節(jié)語音的高低,加強語流的抑揚頓挫。如同是“啊”字,平調作為語氣詞,升調就有疑問或感嘆的意思。教師在帶領學生解讀對話較多的作品時,可從音調開始,讓學生帶著不同的情緒朗讀,感受文本的音律之美。同一個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其含義不同,有些詞語既很好地描摹事物的特征,還形成一種韻律美。如《荷塘月色》中“曲曲折折的'荷塘”“田田的荷葉”“亭亭的舞女的裙”“遠遠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樹”,這些疊詞運用得爐火純青。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探究這些詞語運用的精妙以及暗含的作者情感,從而有效理解文章內涵。從句子切入,主要是從句意和句式來切入,句式有長短調整、松緊配合、不同斷句等,很具代表性的句式就是一位秀才寫的“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
2.從整體出發(fā)
運用文本細讀模式主要目的就是培養(yǎng)學生對作品的感知能力,其中包括對文本的審美鑒賞能力和在不同文本中的“同中求異”“異中求同”等抽象能力。其出發(fā)點和落腳點都應當立足于閱讀教學,就得做到以下幾點:首先學生“先行”,學生親近文本有助于他們主動建構文本意義;其次教師“在場”,包含教師的細讀先行和學生細讀有教師的指導,實現教師、文本、學生三者之間的深層對話;再次細讀結論需要兼容,每個人的差異性難免會有不同的細讀情感體驗,教師在尊重學生個人體驗結果的同時,又要給出理性的評價和見解;最后細讀方式多元化,應鼓勵學生尋找更多渠道,比如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角色扮演、情感朗讀、小組討論等,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范圍,既保持了學生對閱讀的興趣與熱情,也使學生通過親身體驗了解文本的魅力與深刻含義。
綜上所述,在閱讀教學中合理運用文本細讀模式,對學生挖掘文本信息、了解文本深層意蘊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內心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文本細讀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運論文】相關文章:
文本細讀模式小學語文論文10-28
文本細讀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論文01-18
學院式教學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論文12-22
高中語文教學中構建分享式教學模式論文08-21
讀寫結合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7-10
少教多學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2-18
同課異構模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論文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