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中藥后腰痛怎么辦

時間:2022-07-20 09:15:45 學人智庫 我要投稿

吃中藥后腰痛怎么辦

  如果吃了中藥之后覺得中藥給自己的身體帶來了副作用,帶來了傷害的話,那么這樣的中藥很多人都不敢放心的食用,很多人服用了中藥之后總是覺得自己的腰痛,腰痛不是小毛病,如果真是中藥造成的話,那么這個好解決,及時將藥物停止了之后就可以改善好這樣的癥狀,那么吃中藥后腰痛到底該怎么辦呢?

吃中藥后腰痛怎么辦

  吃中藥后腰痛怎么辦

  有喝中藥后腰痛的 這在中醫(yī)里叫玄冥反應 每個人的體制不同病不同 吃藥后的反應也不同 ,很正常的 ,有很多人在吃中藥后 疼痛加劇或疼痛的部位增加等都是吃藥后的反映 ,要及時和你的醫(yī)生聯(lián)系,進行觀其脈證 ,隨證治之。夜臥床一夜血氣流動緩慢,晨陽氣生發(fā),邪正交爭,腰為腎之腑故腰痛.

  在稍后一些時間就會不疼的.白天從事體育運動,和工作對腎陽氣的升發(fā),氣血的流通很有幫助.不要停藥,曙光就在前頭.那個醫(yī)生說的對呀,且莫停藥.您的陽氣一定會升起來的,精血一定會充足,旺盛,達到您所理想目的.

  一般與服用中藥是沒有關系的,建議熱敷或理療,每天晚上可用熱水袋或熱療靈在疼痛部位熱敷 ,也可用麩皮 1. 5公斤 ,在鐵鍋內(nèi)炒糊后 ,再加食醋 0. 25公斤速攪拌均勻后 ,裝入自制布袋內(nèi) ,然后放置在疼痛部位用被子蓋好保暖熱敷?捎眠h紅外線熱療器或周林頻譜儀等理療。

  如果吃了藥物之后腰痛的話,那么不妨試試這樣的藥物來給自己改善,吃了藥物之后腰疼的話要坐下來休息一會,這樣才可以改善這不良的現(xiàn)象,而吃了的藥物之后腰痛的話也要看看是不是中藥造成的,不管是什么藥物,平時都不能吃得太多,要注意量,如果發(fā)現(xiàn)有副作用的話就要停止藥物的`食用。

  吃中藥后飲食注意事項

  1、生冷類食物

  此類食物性多寒涼,主要作用為清熱解渴,故適合熱證疾病。但卻易影響胃腸功能,因此虛寒體質者及胃腸病患者,當禁忌。

  2、辛辣類食物

  此類食物多辛熱,有通陽健胃之功效,若過多食用則易生痰動火,散氣耗血,故該類飲食僅適合于寒證疾病者,而不適于陰虛陽亢之體及血證、溫病、痔瘺、癰癤患者等。此類食物包括蔥、蒜、韭菜、生姜、酒、辣椒等。

  3、發(fā)物類食物

  此類食物均為動風生痰助火之品,由于疾病對食物選擇程度的大小不同,其“發(fā)”亦有異。此類食物有蘑菇、香蕈、筍、芥菜、南瓜、公雞肉、豬頭肉、母豬肉等。

  4、魚腥類食物

  此類食物多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異性蛋白,易引起過敏反應,多食易傷脾胃并誘發(fā)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過敏體質者更不可食之。

  5、油膩類食物

  此類食物包括動物的油脂及油煎、油炸的硬固食物。油膩有損脾胃健運,故凡外感疾病、黃疸、泄瀉者當禁忌。油煎、油炸之食物質硬、燥熱,不易消化,胃腸有病及“上火”者忌食。

  喝中藥的最佳時間

  在喝中藥的時候要注意時間控制,才能起到最佳效果。一般來講,上午9時和下午3時左右,是機體吸收藥物的“最佳時間”,所以此時服用中藥最佳。

  但是不同藥性的中藥,講究不同的服藥時機。一般而言,治療虛癥和腸胃病,應在飯前30~60分鐘服用;而治療心肺病和其他一般疾病,則通常在飯后30分鐘服用為佳,以避免藥物對腸胃產(chǎn)生刺激,減少副作用的產(chǎn)生;助消化或對腸胃有刺激的中藥,也應飯后服用;而補益藥和瀉下通便的藥物則宜飯前空腹服用。

  其中,通便藥物如大黃、火麻仁等,宜在清晨或白天服用,避免在睡前或夜間服用;驅蟲藥也應在早上空腹服用,而安神藥則應在睡前服用。

  另外,“趁熱喝”是大部分人喝湯藥的習慣。其實,喝湯藥不一定要“趁熱”.中醫(yī)理論認為,一般的中藥湯劑應該“溫服”,即藥湯煎后立即濾出,在常溫下放至30℃~37℃時再喝。

  而丸、散一類中成藥也應該用溫開水送服;屬于解表、發(fā)散風寒的中藥,才應該“熱服”,并且可在服藥后吃點稀飯、熱水,以助藥力;而止吐、解毒、清熱的藥,則應該“冷服”,以免引起刺激。

  吃中藥忌口

  1、在服藥時不宜同吃某些食物,以免降低療效或加重病情。服用清內(nèi)熱的中藥時,不宜食用蔥、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熱性的食物;在治療“寒證”服用中藥時,應禁食生冷食物。服用這些藥物時,如果吃了禁忌的食物,療效就不理想甚至起相反作用。

  2、服中藥時不要喝濃茶,因為茶葉里含有鞣酸,濃茶里含的鞣酸更多,與中藥同服會影響人體對中藥有效成分的吸收,減低療效;其他飲料如咖啡、可樂、雪碧都不宜喝;應以喝白開水為主。

  3、傷風感冒或小兒出疹未透時,不宜食用生冷、酸澀、油膩的食物;治療因氣滯而引起的胸悶、腹脹時,不宜食用豆類和白薯,因為這些食物容易引起脹氣。其他諸如水腫病人少食食鹽;肝炎病人忌食辛辣、油膩。

  4、哮喘、過敏性皮炎病人,應少吃雞、羊、豬頭肉、魚、蝦、蟹等。因為哮喘發(fā)作期間,蛋、牛奶、魚蝦等高蛋白食物會成為加重病情的“發(fā)物”,另外,由于疾病的關系,無論服用什么藥物,凡屬生冷、油膩、腥臭等不易消化或有特殊刺激性的食物,都應忌口。

  秋季吃中藥有什么講究

  1秋服中藥會上火純屬謠傳

  中藥有寒、熱、溫、涼之分,有些藥具有溫熱性,有些藥具有清熱性,有些藥能瀉下,有些藥能平調陰陽等。醫(yī)生會根據(jù)病人的體質,而為其選擇對癥的中草藥,患者完全不必有“上火”的顧慮。適合秋季的中藥方有很多,如生脈飲、桑菊飲、五味消毒飲等,這些方劑都能清熱下火、消暑生津,服用后不但不會上火反而能治愈上火病癥。

  2秋季補藥這樣吃才對

  中醫(yī)理論認為,“春夏養(yǎng)陽,秋冬養(yǎng)陰”。秋季可以服補藥,但此季節(jié)進補不宜過猛,宜“清補”不宜“滋補膩補”,要遵守“溫潤、平補”兩大關鍵。所謂“清補”主要是指補而不膩,具體而言就是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熱、利濕的食物或藥物,一方面可以使體內(nèi)的濕熱之邪從小便中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遺癥”,另一方面能調理脾胃功能,為中、晚秋乃至冬季進補奠定基礎。此時不妨適當多喝點綠豆粥、荷葉粥、紅豆粥、紅棗蓮子粥、山藥粥等食品。對一些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的朋友而言,此時一定要與滋膩的養(yǎng)陰之品如鹿角膠、阿膠等“劃清界限”,否則非常容易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癥狀,脾胃虛弱的人若適當喝點具有健脾利濕作用的薏米粥、扁豆粥則對身體大有裨益。這個季節(jié),除了陽虛體質者外,不要過多食用溫熱的食物或藥物,如羊肉、狗肉、人參、鹿茸、肉桂等,否則極易加重秋燥。此外,秋季進補還應因人而異。因此,對于身體虛弱、患有慢性疾病的朋友,最好在醫(yī)生的指導下辨證進補,以達事半功倍之效。

  3秋季養(yǎng)生不妨服用這些中藥

  中醫(yī)認為“食藥同源”,這也是我國從古到今的養(yǎng)生優(yōu)勢,王新本介紹了如下幾類適合秋季養(yǎng)生的中藥,可作為膳食的食材,或煮粥、或煲湯、或煮茶、或做菜,以融入人們的日常飲食。一是玉竹,有養(yǎng)陰潤燥、生津止渴的功效,而且玉竹中所含維生素A,對改善干裂、粗糙的皮膚狀況有不錯的作用。

  二是百合,可潤肺止咳,清心安神,尤其是鮮百合更是甘甜味美。百合特別適合養(yǎng)肺、養(yǎng)胃的人食用;另外,百合有清心潤肺、安神定志的功效,失眠者可以多吃一些,但脾胃不佳者待將脾胃調理好后才能服用。三是西洋參,有補肺降火、養(yǎng)胃生津之功。日常生活中西洋參的食法多種多樣,無論是煲湯還是泡水,可謂藥食相宜。四是沙參,有養(yǎng)陰潤肺、益胃生津的功能。五是菊花,可明目、清熱和散風。七是杜仲,能補肝腎、強筋骨、安胎,特別適合老年人服用。七是山藥,其補脾益腎效果比較明顯。八是枸杞,枸杞有十大美名,即氣可充、血可補、陽可升、陰可漲、目可明、神可安、肝可滋、腎可養(yǎng)、火可降、風濕可祛。它的主要功能是補肝腎、明目、安神。對于老年人,枸杞子還有潤腸通便之功效。

【吃中藥后腰痛怎么辦】相關文章:

吃中藥后能喝牛奶嗎01-15

老人腰痛怎么辦01-11

吃中藥胃疼怎么辦呢01-18

吃中藥胃不舒服怎么辦呢01-14

吃中藥可以吃蘿卜嗎01-10

吃中藥嗜睡的原因01-14

中藥應該怎么吃01-09

中藥飯前吃還是飯后吃呢?01-16

胃寒吃哪些中藥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