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本的性質與企業(yè)剩余分配論文
摘要:馬克思和現代人力資本理論在人力資本分享企業(yè)剩余的理論上是暗合的。人力資產一旦進入企業(yè)就帶上了資本屬性,人力資本的存在并不完全取決于其是否獲得了剩余索取權和企業(yè)控制權。由于人力資本的形成及其產權歸屬具有多元性,因此它可以獲取但又不能占有全部企業(yè)剩余。本文為企業(yè)經營者和勞動者合理有效地參與剩余分配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參考和依據! ‘斍,盡管企業(yè)改革中出現了科技人員技術入股、經營者期權以及企業(yè)勞動者參與分紅等新的制度安排,但由于人力資本的性質在理論上不十分清晰,因而在實踐中仍然存在著困惑。即企業(yè)中的人力資產是否資本,它如何才能形成和轉化為資本,其產權歸屬如何;人力資本為什么能夠獲得剩余,它與企業(yè)控制權的關系是什么。本文將嘗試回答這些基本問題。
一、資本與人力資本
為了說明資本的概念,有必要首先對企業(yè)剩余和剩余價值進行區(qū)分。剩余是指企業(yè)超過合約收入(工資、成本、利息等)以外的收入(張維迎,1996)。剩余價值是指勞動力創(chuàng)造的超過自身價值以上的價值。按照馬克思的理論,企業(yè)獲得的超過預付資本的所有收入都是勞動力創(chuàng)造的,因此,剩余價值包含企業(yè)的剩余。為方便起見,在本文中我們用剩余一詞表示企業(yè)獲得的超過預付資本的所有收入。
資本通常是由某種資產轉化而來的。人力資產是指人的勞動能力,它是指人體中存在的生產某種使用價值時運用的體力和智力的綜合(馬克思,1975a,中文版)。它包括體力資產和知識資產(李鳴和劉小臘,1997b)。人力資產自身的價值就是勞動力的價值。它是某一社會在一定時期內維持勞動力再生產的費用。
按照馬克思的資本理論,資本是一種能夠帶來超過自身價值的價值。企業(yè)中人力資產之所以能夠成為資本是因為它能夠創(chuàng)造超過自身價值以上的價值。在這一點上,經濟理論基本不存在分歧。但分歧在于剩余的歸屬,據此資本的概念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馬克思提出的狹義的資本或嚴格意義上的資本。在馬克思看來,資本是有歸屬的。只有當資本帶來的剩余歸屬某一所有者時,它對于剩余獲得者才是真正意義上的資本。這里的關鍵是剩余的分配。即使剩余并不是其獲得者所創(chuàng)造,但只要他獲得了剩余,他原先的投入就變成了資本。而對于沒有獲得剩余的要素,即使對剩余的產生有所投入和貢獻,他的投入也不會變?yōu)?/p>
自己的資本,而是別人意義上的資本。因此,人力資產在勞動者手中只是他的資產或商品,而不是他的資本,只有在資本家手中才能成為資本(馬克思,1975b,中文版)。人力資產是資本家的人力資本,因為他通過勞動者把手中的消極貨幣變成了資本,并獲得了人力資本帶來的剩余。
第二類是以舒爾茨(Schultz,1961)和貝克爾(Becker,1993)等人為代表的人力資本經濟學家所倡導的廣義人力資本概念。他們認為,一項資產只要能夠創(chuàng)造和帶來超出自身價值以外的價值和收益,就是資本。而無論其創(chuàng)造的剩余歸誰所有。人力資本理論研究表明,經濟增長中總產出的增長比要素投入的增長更快的原因是人力資本的投入增長,人力資本投入的增長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因此,人力資產是一種資本。舒爾茨等人一直把人力資本作為資本的組成部分(舒爾茨,1990,中文版),但他們更重視人力資本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和強調對人力資本的投資,而不是人力資本與非人力資本在企業(yè)契約關系中的相對地位以及人力資本的產權。
無論人力資本經濟學家是否對人力資本的產權感興趣,既然承認人力資本是經濟增長的源泉,那就意味著人力資本有權參與剩余的分配。在這一點上,其理論與馬克思的邏輯是暗合的。
二、企業(yè)中人力資產的資本屬性
在商品經濟中,人力資產的使用有三種選擇。第一種是自我消費。第二種是作為商品出售,一次性完成交易,只獲得工資,不享有剩余。第三種是與非人力資本直接結合,如進入企業(yè)與他人的非人力資本結合(如技術人股或得到股份期權),或與自有的非人力資本結合
[1] [2] [3] [4]